全球SiC競爭白熱化 中國廠家IP專利激增
2025/1/4
中國電動車(EV)蓬勃發展,在EV領域應用廣泛的碳化矽(SiC)元件也快速發展。法國研調機構Knowmade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,中國SiC業者在2021~2023年間提交的SiC創新專利數量激增60%,且申請SiC基板技術相關IP的中國新創企業增加25家,申請SiC裝置IP的新創企業則新增約50家。
據eeNews Europe報導,光2023年全球所有新申請SiC專利數,來自中國業者就佔了70%以上,不過中國業者專利大多是針對中國本地市場,海外申請專利數量不超過5%。
這或許可解讀為目前中國業者並未真正對海外SiC市場領導者構成威脅。目前,全球SiC專利的領導者是日系業者三菱電機(Mitsubishi Electric)和富士電機(Fuji Electric)。
2023年SiC創新專利數量總體較2021年成長約50%,美中之間的貿易戰,被視為促使SiC專利數量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。由於中國亟欲擺脫SiC對外依賴,因此,在政策鼓勵下,積極建立當地的SiC供應鏈與生態系,以解決SiC晶片短缺問題。
不過,中國本地SiC供應鏈快速蓬勃發展,不能避免又導致了產能供給過剩,引發更激烈的價格競爭;為此,許多廠家為了避免受到價格波及,更加重視專利的申請與保護,以提升競爭力。
與此同時,如英飛凌(Infineon)、Wolfspeed、羅姆(Rohm)、意法半導體(STM)和Coherent等晶片商,也利用垂直整合策略強化自身供應鏈體系。這些業者多數採用整合元件廠(IDM)商業模式,將大量資源挹注在SiC材料、製造到封裝的環節,強化供應鏈整合佈局。
這項報告也同時指出,多數擁有SiC專利領域的業者,也將溝槽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(MOSFET)納入其技術路徑圖,溝槽型MOSFET近期也已成為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IP。
據eeNews Europe報導,光2023年全球所有新申請SiC專利數,來自中國業者就佔了70%以上,不過中國業者專利大多是針對中國本地市場,海外申請專利數量不超過5%。
這或許可解讀為目前中國業者並未真正對海外SiC市場領導者構成威脅。目前,全球SiC專利的領導者是日系業者三菱電機(Mitsubishi Electric)和富士電機(Fuji Electric)。
2023年SiC創新專利數量總體較2021年成長約50%,美中之間的貿易戰,被視為促使SiC專利數量快速成長的原因之一。由於中國亟欲擺脫SiC對外依賴,因此,在政策鼓勵下,積極建立當地的SiC供應鏈與生態系,以解決SiC晶片短缺問題。
不過,中國本地SiC供應鏈快速蓬勃發展,不能避免又導致了產能供給過剩,引發更激烈的價格競爭;為此,許多廠家為了避免受到價格波及,更加重視專利的申請與保護,以提升競爭力。
與此同時,如英飛凌(Infineon)、Wolfspeed、羅姆(Rohm)、意法半導體(STM)和Coherent等晶片商,也利用垂直整合策略強化自身供應鏈體系。這些業者多數採用整合元件廠(IDM)商業模式,將大量資源挹注在SiC材料、製造到封裝的環節,強化供應鏈整合佈局。
這項報告也同時指出,多數擁有SiC專利領域的業者,也將溝槽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(MOSFET)納入其技術路徑圖,溝槽型MOSFET近期也已成為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I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