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系智慧座艙晶片 誰能成下一個「高通」替代?
2024/6/11
手機晶片霸主高通(Qualcomm),如今正在席捲人工智慧(AI) PC與智慧座艙晶片市場,憑藉Snapdragon 8295順理成為汽車賽道的座艙「霸主」。誰打入的車廠多,誰就建立更高的競爭壁壘,不僅高通,聯發科也在效能比拚上「頂峰相見」,紫光展銳、芯馳等中國本土晶片廠也著手開拓疆域,意味著智慧座艙晶片市場將重塑格局。
在新能源汽車全面比拚智慧化的下半場,談及智慧座艙,就不得不提高通Snapdragon 8155晶片,多年前正值汽車晶片處於短缺之際,8155晶片「橫空出世」令高通順利自手機賽道跨入汽車賽道,隨著晶片迭代,如今Snapdragon 8295被視為旗艦代表作。
Snapdragon 8295採5奈米製程、230K DMIPS的CPU算力、最高可達60 TOPS的AI算力,較上一代8155提升2倍GPU效能,提升3倍3D渲染能力,Snapdragon 8295平台足以解決上代座艙運算平台無法解決的瓶頸,包括實現AI大模型「上車」、超清一體大屏更絲滑觸控、語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、車端智慧化設備等。
進入2024年中國本土一系列新車搭載的動作更頻繁,包括零跑C16、吉利銀河星艦、理想L6/MEGA、奇瑞、極氪MIX/009光輝、小米SU7、享界S9、極越01等車型,甚至新奔馳E級也都已「上車」高通8295,從轎跑到SUV,從純電到混動,從新勢力車企到傳統BBA品牌等均涉及。
業內人士認為,高通8295晶片已迎來大規模爆發,可說橫掃各大車款,儼然成為高階智艙主流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Snapdragon 8295晶片已迎來勁敵——聯發科挑戰,雙方再度從手機圈「相愛相殺」到了汽車界。聯發科、紫光展銳、芯馳等廠商也欲挑戰高通霸主地位。
聯發科天璣汽車座艙平台率先採用3奈米製程的CT-X1、4奈米製程的CT-Y1和CT-Y0。其中,旗艦汽車座艙運算晶片CT-X1,具備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、算力釋放、一芯多屏、旗艦等級攝影等四大方面優勢。據公測, CT-Y1實測安兔兔車機版跑分與Snapdragon 8295不相上下;而旗艦CT-X1的效能也比等級競品強30%以上、AI算力強4~5倍。
在NVIDIA加持下,聯發科CT-Y1能在端側運行70億參數AI大型語言模型(LLM),旗艦晶片CT-X1則可以支持端側130億參數AI LLM。
在智慧座艙競爭格局尚未底定的情況下,除了聯發科,還有紫光展銳等手機SoC研發商不斷搶攻,Snapdragon 8295座艙晶片的「霸主」地位還能守住嗎?
儘管製程上較高通、聯發科有所落後,紫光展銳同樣擁有行動SoC基因優勢。目前,紫光展銳提供A8581/A7862等高算力平台,及A7870等旗艦級智慧座艙解決方案平台,滿足智慧汽車對通訊、算力和智慧化的多面向需求。
據了解,紫光展銳在汽車後裝市場的中控車機領域業務比重較高,為拓展汽車賽道,紫光集團將進一步整合汽車領域各子公司的資源,並由紫光集團統籌。
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當屬華為,受美國打壓等原因,華為在座艙晶片方面還停留在2023年9月亮相的車規級晶片麒麟9610A。麒麟9610A CPU算力可達200kDMIPS,相較Snapdragon 8155晶片提高約1倍,在GPU算力和神經處理單元(NPU)的AI算力也超過Snapdragon 8155。目前為止,華為智駕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已有鴻蒙智選「四界」、嵐圖、猛士、深藍、阿維塔、廣汽傳祺、極狐等。
其他新創晶片公司如芯馳科技,選擇「性價比」路線和MCU站穩中算力市場,以避開高算力的位階競爭。芯馳X9系列晶片已經量產上車至上汽、奇瑞、長安、廣汽、北汽、東風日產等車企。數據顯示,截止到目前,芯馳X9系列座艙處理器出貨量已逾300萬片。
目前,芯馳已構築起「四芯合一」產品路線,涵蓋智慧座艙、智慧駕駛、網關和高效能MCU。日前,北京車展上,芯馳SoC晶片實現CPU、GPU、NPU、AI加速器等多模組整合。
在新能源汽車全面比拚智慧化的下半場,談及智慧座艙,就不得不提高通Snapdragon 8155晶片,多年前正值汽車晶片處於短缺之際,8155晶片「橫空出世」令高通順利自手機賽道跨入汽車賽道,隨著晶片迭代,如今Snapdragon 8295被視為旗艦代表作。
Snapdragon 8295採5奈米製程、230K DMIPS的CPU算力、最高可達60 TOPS的AI算力,較上一代8155提升2倍GPU效能,提升3倍3D渲染能力,Snapdragon 8295平台足以解決上代座艙運算平台無法解決的瓶頸,包括實現AI大模型「上車」、超清一體大屏更絲滑觸控、語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、車端智慧化設備等。
進入2024年中國本土一系列新車搭載的動作更頻繁,包括零跑C16、吉利銀河星艦、理想L6/MEGA、奇瑞、極氪MIX/009光輝、小米SU7、享界S9、極越01等車型,甚至新奔馳E級也都已「上車」高通8295,從轎跑到SUV,從純電到混動,從新勢力車企到傳統BBA品牌等均涉及。
業內人士認為,高通8295晶片已迎來大規模爆發,可說橫掃各大車款,儼然成為高階智艙主流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Snapdragon 8295晶片已迎來勁敵——聯發科挑戰,雙方再度從手機圈「相愛相殺」到了汽車界。聯發科、紫光展銳、芯馳等廠商也欲挑戰高通霸主地位。
聯發科天璣汽車座艙平台率先採用3奈米製程的CT-X1、4奈米製程的CT-Y1和CT-Y0。其中,旗艦汽車座艙運算晶片CT-X1,具備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、算力釋放、一芯多屏、旗艦等級攝影等四大方面優勢。據公測, CT-Y1實測安兔兔車機版跑分與Snapdragon 8295不相上下;而旗艦CT-X1的效能也比等級競品強30%以上、AI算力強4~5倍。
在NVIDIA加持下,聯發科CT-Y1能在端側運行70億參數AI大型語言模型(LLM),旗艦晶片CT-X1則可以支持端側130億參數AI LLM。
在智慧座艙競爭格局尚未底定的情況下,除了聯發科,還有紫光展銳等手機SoC研發商不斷搶攻,Snapdragon 8295座艙晶片的「霸主」地位還能守住嗎?
儘管製程上較高通、聯發科有所落後,紫光展銳同樣擁有行動SoC基因優勢。目前,紫光展銳提供A8581/A7862等高算力平台,及A7870等旗艦級智慧座艙解決方案平台,滿足智慧汽車對通訊、算力和智慧化的多面向需求。
據了解,紫光展銳在汽車後裝市場的中控車機領域業務比重較高,為拓展汽車賽道,紫光集團將進一步整合汽車領域各子公司的資源,並由紫光集團統籌。
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當屬華為,受美國打壓等原因,華為在座艙晶片方面還停留在2023年9月亮相的車規級晶片麒麟9610A。麒麟9610A CPU算力可達200kDMIPS,相較Snapdragon 8155晶片提高約1倍,在GPU算力和神經處理單元(NPU)的AI算力也超過Snapdragon 8155。目前為止,華為智駕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已有鴻蒙智選「四界」、嵐圖、猛士、深藍、阿維塔、廣汽傳祺、極狐等。
其他新創晶片公司如芯馳科技,選擇「性價比」路線和MCU站穩中算力市場,以避開高算力的位階競爭。芯馳X9系列晶片已經量產上車至上汽、奇瑞、長安、廣汽、北汽、東風日產等車企。數據顯示,截止到目前,芯馳X9系列座艙處理器出貨量已逾300萬片。
目前,芯馳已構築起「四芯合一」產品路線,涵蓋智慧座艙、智慧駕駛、網關和高效能MCU。日前,北京車展上,芯馳SoC晶片實現CPU、GPU、NPU、AI加速器等多模組整合。